公主之道_分卷阅读_15
第十二章
宁宁小小年纪,却说出如此洞明人心的话,是让太子惊讶的,但惊讶只是一瞬,他随即就感叹了起来,说道:“世间权势,不过过眼云烟。人世沉浮,生于帝王之家,同那些百姓,又有何种区别。人求而不得,皆是一般。”
宁宁不由问:“哥哥你所求为何?”
太子道:“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我所愿。”
宁宁诧异地说:“哥哥你身为太子,比起一般人,能做的事多太多,想要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只要你以此为夙愿而竭力而为,如何做不到!不仅如此,你如此为民,天下民心所归,为千古一帝也不难。”
没想到太子却说:“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即使天下太平,也不过是眨眼之事,之后乱世又会到来,人力又能做到什么。”
宁宁觉得自己哥哥已经没救了,他只能去成仙了。
连宇宙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太子却不能忍受天下分分合合,他是处女座的吧。
宁宁说:“当世之人做当世之事,哥哥,你想太多了。”
但钻了牛角尖的人,是很难把他拉回来的。
宁宁不得不问:“哥哥,你东宫里有修佛之人么?”
太子说:“父皇不喜过分推崇佛家,东宫里未曾有修佛的大师。”
宁宁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太子这模样简直是天生有佛性,要是条件允许,他简直可以做另一个释迦摩尼,不过,条件不允许嘛。
宁宁只好和他说:“父皇最近过分偏爱翠羽宫,这可不是好事。母后身体不好,我们不要让母后过分操心才好。”
太子当然明白妹妹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还以为是皇后在宁宁跟前有说什么话,他像是上心了,又像是不上心,倒是被宁宁这板着脸一副教训人的模样逗得笑了,说道:“好,本宫都听公主殿下的。”
宁宁又无奈又好气,伸手去拧太子的脸颊,发现太子瘦得没肉可拧,不由又心疼起他来。
宫里的团圆宴是很盛大的,这次照样是在绿涛阁里办。
杨贵妃所出的七皇子已经有十岁了,他已经不再如往常一般坐在杨贵妃的身边,而是坐在了太子的下手位,这个位置安排,似乎也有些深意,因为太子的下手位,一向是坐五皇子顾世景的。
在用完了团圆宴之后,皇帝便兴高采烈地要享受儿孙绕膝之乐。
于是儿女和孙子孙女们都围在他的身边,不过因皇帝一向严格严肃,威严十足,大家都怕他,所以都很拘谨,并不敢随意说话。
皇帝却并没有发现大家的拘谨一般,依然让众人陪在他身边,他开始一个个地询问问题,算是考察,大家便也恭恭敬敬地回答。
宁宁作为小女儿,本来是最受皇帝喜欢的,但自从出了东宫的事情,他就对小女儿也稍稍疏远了一般,这次并不把宁宁抱在怀里,只让她坐在了一边。
他很快就问到了七皇子的头上,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谈谈其意。”
本朝太祖皇帝不算起于草莽,但他最初也只是一个中级军官,所以接他班的启元帝也不是什么博学皇帝,他早年一直在征战,估计没什么时间读太多经史,所以到他儿子这一代,他就请了好老师教导他们,要求他们是治世之才。
宁宁想,太子的思想那么超脱,说不定就是读书读傻了。
除夕夜,本来应该是喝酒赌牌的日子,大家却要苦逼地接受皇帝老爹的学业考察,此时这些人都是各有心思,有心想好好表现的,心情应该还不错,平时就不好好学习的,就会够呛。
大皇子已经被封秦王,而且儿子都能打酱油了,被皇帝考察还要挨骂,所以脸色就一直不好。
太子是个学霸,回答皇帝的问题,虽然答得没有错处,还是被皇帝呵斥了两句。
五皇子回答得规规矩矩,皇帝也不满意,但是没有骂他,只是摇头不语。
这时候问到七皇子仁政的问题,只要有脑子的人,心里估计都要咯噔一下子。
毕竟这是应该问太子的问题,用来问七皇子,实在是过了。
而七皇子虽然小小年纪,却是淡定从容,说道:“回父皇,此句出自《论语为政》,是要为政以德,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求能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用礼制去教化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知道归服。可见道德教化比严刑厉法要高明。”
皇帝便又问要如何做到用道德去教化,七皇子便开始说要开学校,要任用德高望重的贤能,诸如此类,皇帝便表扬了他。
皇帝对七皇子的偏宠是这样明显,只要不是瞎子,便都该能看出来了。
皇帝对女儿们的要求倒是不高,随意问了怀仁公主和宁安公主两句,就到小公主宁宁了。
宁宁坐在一边,对看过来的皇帝落落大方地笑着行礼,“父皇!”
皇帝便也对她笑了,说道:“到父皇身边来。”
怀仁公主和宁安公主都长得不差,毕竟身在皇宫,吃得好养得好,即使基因不好,也不会丑,更何况她们俩都有漂亮的生母,所以都是如花少女,不过和小公主比起来,便总让人觉得差了一大截。
漂亮小女孩儿总是惹人喜爱的,更何况这还是自己的小女儿,所以皇帝即使想疏远慈元宫,此时还是把小女儿抱在了怀里,他问她:“老师近来教了什么?”
宁宁知道皇帝无非是问学了什么,累不累,又说朕的女儿不愁嫁,不用太辛苦,前面两个公主便是这种问答模式,不过宁宁却不想放过皇帝,奶声奶气装乖又高兴地想卖弄地说道:“老师教了父皇刚才问七哥哥的句子。我会背呢,之前回答老师问题,还受赞扬了。”
皇帝看小女儿眉飞色舞,漂亮得好若天宫仙童,不由笑道:“那你说给朕听听。”
于是宁宁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把那句论语背了,又说:“不过,我不觉得七哥哥说得对。”
“哦?”皇帝挑了一下眉,“那你说说呢,说得好,朕赏你。”
宁宁便笑着说:“那儿臣想要一匹小马驹,父皇可要赏我。”
皇帝笑道:“你倒觉得自己定能说得好吗?”
宁宁被他一说就苦恼了,道:“不能比七哥哥好,但父皇你就不赏我了吗。”
皇帝哈哈大笑,说:“你且说来听听。朕赏你小马驹。”
于是宁宁便开始大言不惭地说:“儿臣觉得,以德治国,现下可不行。嗯……谁说过……那个……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是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却要他们一味讲究道德,儿臣想,这怎么做得到呢。没饭吃就会饿死,没衣穿就会冻死,百姓都死了,再谈道德,又有何用。那个……何不食肉糜……就是这样嘛,不知人间疾苦,才会说这种话……”
她虽然说得大言不惭,但眼睛一直在瞄太子,皇帝一看,就会知道,以小女儿的学问水平,肯定说不出这种道理来,即使历史上有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但他毕竟也是十二岁了,宁宁才六七岁,不可能知道这些,再说,她出宫的范围也只是到过太子东宫,哪里知道百姓疾苦是怎么回事,所以皇帝认定是太子教宁宁的。
皇帝装作自己没有看到宁宁的小动作,说:“那以德治国不行,宁儿觉得要怎么办呢?”
宁宁便苦了脸,眨了眨眼睛,只得求饶了:“要不,让太子哥哥来答吧。”
皇帝轻轻捏她的嫩脸,转头看向了太子,说:“你说呢。”
太子没想到自己的小妹妹居然在皇帝面前耍这种把戏,但他不能不接招,于是就开始说要如何让百姓安居,如何法治徳治结合,总之,还是让皇帝颇满意的。
一下子就把七皇子的存在感刷下去了,七皇子恐怕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还要做出兄友弟恭的模样来。
即使宁宁算是为太子解了围,但皇帝表现出的对七皇子的偏爱还是让人担心。
既然宁宁都已经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后怎么会看不出,所以之后她把太子叫到她跟前去过好几次,都是交代他好好讨皇帝欢心,不要总是一副没有干劲的模样,当然,让他在后宅里努力,也是必定要交代的。
宁宁并不觉得太子不好,他作为她的哥哥,她如论如何都是爱他的,但是,却也知道他不是个乱世中的好皇帝。她只盼着能有什么事情发生,然后让太子醍醐灌顶,从此能够励精图治,在将来做个笑到最后的皇帝。
但让太子醍醐灌顶的事,似乎没有那么容易遇到。
皇帝果真送了宁宁两匹小马驹,而且是千里马的后裔,既漂亮又威风。
但皇后只让宁宁看,不让她骑。
时间往后走,西梁和大周国是真的和睦相处起来了,不过北齐却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差点策动了一位大周的镇边将军往北齐跑,最后还是被老将军荣国公发现了端倪,及时制止了此事,那位将军当然被召回了京都来,两月后被皇帝找其他理由杀掉了。
边关有所震动,但又慢慢地归于了平静。
这些宁宁是听刘和说八卦听来的,刘和很多时候要回家,所以消息倒比被关在深宫的公主来得灵通。
除此,对宁宁生活有一定影响的就是杨贵妃越发不安分,已经要和皇后闹到明面上来了。
而且她还拿走了后宫的一部分管理权,宫里都知道杨贵妃在得势,慈元宫自然就没有了以前那么重的威信。
宁宁小小年纪,却说出如此洞明人心的话,是让太子惊讶的,但惊讶只是一瞬,他随即就感叹了起来,说道:“世间权势,不过过眼云烟。人世沉浮,生于帝王之家,同那些百姓,又有何种区别。人求而不得,皆是一般。”
宁宁不由问:“哥哥你所求为何?”
太子道:“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我所愿。”
宁宁诧异地说:“哥哥你身为太子,比起一般人,能做的事多太多,想要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只要你以此为夙愿而竭力而为,如何做不到!不仅如此,你如此为民,天下民心所归,为千古一帝也不难。”
没想到太子却说:“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即使天下太平,也不过是眨眼之事,之后乱世又会到来,人力又能做到什么。”
宁宁觉得自己哥哥已经没救了,他只能去成仙了。
连宇宙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太子却不能忍受天下分分合合,他是处女座的吧。
宁宁说:“当世之人做当世之事,哥哥,你想太多了。”
但钻了牛角尖的人,是很难把他拉回来的。
宁宁不得不问:“哥哥,你东宫里有修佛之人么?”
太子说:“父皇不喜过分推崇佛家,东宫里未曾有修佛的大师。”
宁宁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太子这模样简直是天生有佛性,要是条件允许,他简直可以做另一个释迦摩尼,不过,条件不允许嘛。
宁宁只好和他说:“父皇最近过分偏爱翠羽宫,这可不是好事。母后身体不好,我们不要让母后过分操心才好。”
太子当然明白妹妹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还以为是皇后在宁宁跟前有说什么话,他像是上心了,又像是不上心,倒是被宁宁这板着脸一副教训人的模样逗得笑了,说道:“好,本宫都听公主殿下的。”
宁宁又无奈又好气,伸手去拧太子的脸颊,发现太子瘦得没肉可拧,不由又心疼起他来。
宫里的团圆宴是很盛大的,这次照样是在绿涛阁里办。
杨贵妃所出的七皇子已经有十岁了,他已经不再如往常一般坐在杨贵妃的身边,而是坐在了太子的下手位,这个位置安排,似乎也有些深意,因为太子的下手位,一向是坐五皇子顾世景的。
在用完了团圆宴之后,皇帝便兴高采烈地要享受儿孙绕膝之乐。
于是儿女和孙子孙女们都围在他的身边,不过因皇帝一向严格严肃,威严十足,大家都怕他,所以都很拘谨,并不敢随意说话。
皇帝却并没有发现大家的拘谨一般,依然让众人陪在他身边,他开始一个个地询问问题,算是考察,大家便也恭恭敬敬地回答。
宁宁作为小女儿,本来是最受皇帝喜欢的,但自从出了东宫的事情,他就对小女儿也稍稍疏远了一般,这次并不把宁宁抱在怀里,只让她坐在了一边。
他很快就问到了七皇子的头上,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谈谈其意。”
本朝太祖皇帝不算起于草莽,但他最初也只是一个中级军官,所以接他班的启元帝也不是什么博学皇帝,他早年一直在征战,估计没什么时间读太多经史,所以到他儿子这一代,他就请了好老师教导他们,要求他们是治世之才。
宁宁想,太子的思想那么超脱,说不定就是读书读傻了。
除夕夜,本来应该是喝酒赌牌的日子,大家却要苦逼地接受皇帝老爹的学业考察,此时这些人都是各有心思,有心想好好表现的,心情应该还不错,平时就不好好学习的,就会够呛。
大皇子已经被封秦王,而且儿子都能打酱油了,被皇帝考察还要挨骂,所以脸色就一直不好。
太子是个学霸,回答皇帝的问题,虽然答得没有错处,还是被皇帝呵斥了两句。
五皇子回答得规规矩矩,皇帝也不满意,但是没有骂他,只是摇头不语。
这时候问到七皇子仁政的问题,只要有脑子的人,心里估计都要咯噔一下子。
毕竟这是应该问太子的问题,用来问七皇子,实在是过了。
而七皇子虽然小小年纪,却是淡定从容,说道:“回父皇,此句出自《论语为政》,是要为政以德,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求能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用礼制去教化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知道归服。可见道德教化比严刑厉法要高明。”
皇帝便又问要如何做到用道德去教化,七皇子便开始说要开学校,要任用德高望重的贤能,诸如此类,皇帝便表扬了他。
皇帝对七皇子的偏宠是这样明显,只要不是瞎子,便都该能看出来了。
皇帝对女儿们的要求倒是不高,随意问了怀仁公主和宁安公主两句,就到小公主宁宁了。
宁宁坐在一边,对看过来的皇帝落落大方地笑着行礼,“父皇!”
皇帝便也对她笑了,说道:“到父皇身边来。”
怀仁公主和宁安公主都长得不差,毕竟身在皇宫,吃得好养得好,即使基因不好,也不会丑,更何况她们俩都有漂亮的生母,所以都是如花少女,不过和小公主比起来,便总让人觉得差了一大截。
漂亮小女孩儿总是惹人喜爱的,更何况这还是自己的小女儿,所以皇帝即使想疏远慈元宫,此时还是把小女儿抱在了怀里,他问她:“老师近来教了什么?”
宁宁知道皇帝无非是问学了什么,累不累,又说朕的女儿不愁嫁,不用太辛苦,前面两个公主便是这种问答模式,不过宁宁却不想放过皇帝,奶声奶气装乖又高兴地想卖弄地说道:“老师教了父皇刚才问七哥哥的句子。我会背呢,之前回答老师问题,还受赞扬了。”
皇帝看小女儿眉飞色舞,漂亮得好若天宫仙童,不由笑道:“那你说给朕听听。”
于是宁宁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把那句论语背了,又说:“不过,我不觉得七哥哥说得对。”
“哦?”皇帝挑了一下眉,“那你说说呢,说得好,朕赏你。”
宁宁便笑着说:“那儿臣想要一匹小马驹,父皇可要赏我。”
皇帝笑道:“你倒觉得自己定能说得好吗?”
宁宁被他一说就苦恼了,道:“不能比七哥哥好,但父皇你就不赏我了吗。”
皇帝哈哈大笑,说:“你且说来听听。朕赏你小马驹。”
于是宁宁便开始大言不惭地说:“儿臣觉得,以德治国,现下可不行。嗯……谁说过……那个……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是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却要他们一味讲究道德,儿臣想,这怎么做得到呢。没饭吃就会饿死,没衣穿就会冻死,百姓都死了,再谈道德,又有何用。那个……何不食肉糜……就是这样嘛,不知人间疾苦,才会说这种话……”
她虽然说得大言不惭,但眼睛一直在瞄太子,皇帝一看,就会知道,以小女儿的学问水平,肯定说不出这种道理来,即使历史上有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但他毕竟也是十二岁了,宁宁才六七岁,不可能知道这些,再说,她出宫的范围也只是到过太子东宫,哪里知道百姓疾苦是怎么回事,所以皇帝认定是太子教宁宁的。
皇帝装作自己没有看到宁宁的小动作,说:“那以德治国不行,宁儿觉得要怎么办呢?”
宁宁便苦了脸,眨了眨眼睛,只得求饶了:“要不,让太子哥哥来答吧。”
皇帝轻轻捏她的嫩脸,转头看向了太子,说:“你说呢。”
太子没想到自己的小妹妹居然在皇帝面前耍这种把戏,但他不能不接招,于是就开始说要如何让百姓安居,如何法治徳治结合,总之,还是让皇帝颇满意的。
一下子就把七皇子的存在感刷下去了,七皇子恐怕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还要做出兄友弟恭的模样来。
即使宁宁算是为太子解了围,但皇帝表现出的对七皇子的偏爱还是让人担心。
既然宁宁都已经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后怎么会看不出,所以之后她把太子叫到她跟前去过好几次,都是交代他好好讨皇帝欢心,不要总是一副没有干劲的模样,当然,让他在后宅里努力,也是必定要交代的。
宁宁并不觉得太子不好,他作为她的哥哥,她如论如何都是爱他的,但是,却也知道他不是个乱世中的好皇帝。她只盼着能有什么事情发生,然后让太子醍醐灌顶,从此能够励精图治,在将来做个笑到最后的皇帝。
但让太子醍醐灌顶的事,似乎没有那么容易遇到。
皇帝果真送了宁宁两匹小马驹,而且是千里马的后裔,既漂亮又威风。
但皇后只让宁宁看,不让她骑。
时间往后走,西梁和大周国是真的和睦相处起来了,不过北齐却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差点策动了一位大周的镇边将军往北齐跑,最后还是被老将军荣国公发现了端倪,及时制止了此事,那位将军当然被召回了京都来,两月后被皇帝找其他理由杀掉了。
边关有所震动,但又慢慢地归于了平静。
这些宁宁是听刘和说八卦听来的,刘和很多时候要回家,所以消息倒比被关在深宫的公主来得灵通。
除此,对宁宁生活有一定影响的就是杨贵妃越发不安分,已经要和皇后闹到明面上来了。
而且她还拿走了后宫的一部分管理权,宫里都知道杨贵妃在得势,慈元宫自然就没有了以前那么重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