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分卷阅读_190
第154章
李令月赶到蓬莱殿时, 发现李旦也在。
武皇后端坐庭前, 书案上摊着一本经折装卷册, 李旦坐在她对面的坐席上。
母子二人不知在商量什么要事,一个面色阴沉,一个眉头微皱。
李旦伸手, 纤长的手指在卷册上划了几道圈。
武皇后点点头。
守在侧殿外的上官璎珞咳嗽两声, 李令月收起疑惑之色,笑着进殿,“阿娘, 八兄。”
武皇后抬头看她,眉眼温和,气度从容,微笑道, “你也来了。”
李令月没像小时候那样直接挨着武皇后坐,规规矩矩坐到下首席位上。
上官璎珞走进来, 压低声音和武皇后说话, 武皇后脸色微微一变,神情微妙,起身离席。
李旦和李令月站起来,垂手目送武皇后离开。
李令月回头看李旦, “阿父愿意见英娘了?”
她没去含凉殿, 不知道那边的状况。
李旦不动声色合起书案上翻开的卷册,轻声说,“他会见的。”
这样警觉的李旦, 让李令月觉得陌生,她根本没想过要偷看卷册上写的是什么。
自从长大以后,她的每一位亲人都让她觉得陌生。
只有英娘没有变。
裴英娘如果知道李令月此时在想什么,一定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刚进宫那几年她可没有胆子戏弄李治。
那时候想告谁的黑状,她都是亲身上阵自己哭,眼泪哗啦啦往下淌,每一颗都是她的伤心泪,哭得可真心可有感情了!
她一哭,李显准倒霉,武三思的官位也是被她哭没的。
现在她长大了,不能随便哭哭啼啼,所以她让宫女代她哭。
宫女哭了不到一刻钟,王寿永颠颠跑出来,满脸笑,“王妃,大家请您进去。”
裴英娘低头整理浅青色披帛,让宫婢捧着漆盘和自己一起进殿。
她笑盈盈踏进内室,转过屏风,走到火炉床前,矮身跪坐,“阿父!”
嗓音甜润。
李治抬眼看她,面色红润,乌发似漆,穿月白交领窄袖襦,红地宝相花纹蜀锦对襟半臂,系花绫隐花裙,臂上扣金臂钏,腕上拢鎏金玉镯,发间一枝鎏金镂刻菊花卷草纹银簪,鬓边别应季楸叶,神采奕奕,顾盼生辉。
根本不是淋过雨、哭过、还跪了一两个时辰之后的样子。
不等他发怒,裴英娘拍拍手,“我饿了,先让我吃饱,阿父再训斥我吧。”
近侍们殷勤至极,立刻忙活起来,设案添箸,送茶送水。
宫婢把漆盘放在食案上,刚刚烤好的烤梨,切开来,酸香扑鼻。
裴英娘挽起袖子,低头吃烤梨,梨肉酥软,甜香醇厚。
秋天最适宜吃烤梨。
李治欲言又止,几次想开口,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他望着盆中明艳的炭火,硬起心肠,“以后别进宫了,走之前,记得把令牌交还给秦岩。”
裴英娘不为所动,继续吃烤梨。
李治皱起眉头,加重语气,“十七!”
裴英娘抬起头,一脸平静,“阿父,等会儿谈正事……”她话锋一转,“想吃烤梨吗?”
李治颓然。
看着她吃得那么香甜,他确实觉得嗓子干渴。
近侍们察言观色,连忙洗净手,捧着刚才烤好的烤梨上前,“大家,烧梨润肺滋养,奉御前日还说,让您平时多用些炉端烧梨。”
李治接过银匙,舀起一勺梨肉。
果然清甜,淡淡的酸味并不涩口,反而让人更有胃口。
既吃了烤梨,接下来的醴酪粥、螃蟹毕罗、酸酢鱼、汤浴绣球丸……也顺理成章一并吃了。
宴席上菜肴精致,但李治什么都吃不下,只喝了两杯茶。
这会儿才算是正经吃了一顿饱饭。
内侍们两眼放光,不愧是王妃,只要她静静地坐着吃饭,圣人的胃口就变好了!
刚吃饱饭,那些严厉绝情的话,着实难以吐出口。
李治叹息几声,屏退随侍左右的宫人,“十七,以后不必进宫……”
裴英娘一口剪断他的话,“阿父见过明崇俨?”
太子李弘死的那晚,她一直陪在李治身边,等她离开以后,李治传召明崇俨,接下来李治就突然疏远她了。
“明崇俨说了什么?”她直视李治,“他说我是扫把星?还是我得离阿父远一点,才能平安顺遂?又或者明崇俨说了些关于阿兄的面相……是不是?”
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李显生得魁梧,面貌最像太宗李世民,而李旦面相极贵。
李治非常信任明崇俨。
他沉默半晌,轻笑一声,缓缓道:“十七,和明崇俨没有关系……当初册封你为公主时,朕就打算好了,要利用你拉拢军中将领。”
这是继当年第一次见面之后,他头一回对裴英娘自称朕。
“令月是朕的嫡亲女儿,朕不舍得以她的婚事当筹码,正好皇后带你进宫,当时朕和她并不是单纯因为新城的死而争吵,皇后一意孤行,委任她的心腹领兵,结果剑南道打了败仗。她不放心勋贵之后掌握军权,可她手底下又没有出色的将才……”
盆中的炭火爆出一声细微的炸响,上好的霜炭,燃烧时不会起烟尘。
李治看一眼裴英娘,“朕必须提早打算,秦岩,执失,程家六郎,还有其他人,朕都考虑过,谁合适,朕就会把你嫁给谁。皇室收养的公主,使命就是为皇室联姻。”
裴英娘面无表情,“所以我拒绝赐婚的时候,阿父很生气?”
李治垂眸,“朕很失望。”
“那阿父为什么想也不想,只因为我不答应,就收回旨意呢?”裴英娘淡淡道,“难道您是怕我心生不满,嫁给执失以后,挑唆他抗命?”
李治默然。
裴英娘慢条斯理地喝口茶,“阿父,我今天很闲,可以等很久,住下来也行,您再想个其他的理由来说服我吧。”
她这副油盐不进、无赖到底的模样,让李治诧异了好一会儿。
十七在他跟前总是乖巧温顺的。
“你不生气?”他眉头轻拧,“朕是为了利用你,才册封你当公主的。”
裴英娘一摊手,“我不生气,您接着想其他会让我生气的事,一件件说,我听着呢。”
当替身,还是当帝王笼络臣属的手段,都差不多嘛!她那时候只是个孤苦无依的小娘子,给她一个安身之所,她就满足了。
如果李治仅仅只见过她一面就将她视如己出,未免太诡异。
重要的,不是一开始的目的,而是后来朝夕相处之后建立起来的感情。
李治以为这一个理由足够让十七伤心难过,几年的父女之情,全是出于利用,她竟然一点都不在意?
“您不说,我来替您说。”裴英娘放下茶盅,正襟危坐,“阿父,五兄走了,六兄太过自负,七兄懦弱,皇后贪权,阿兄虽然是最小的皇子,看如今的形势,他以后难得安宁……您疏远我,赶我走,是想保护我。您怕我因为您的期望,不愿及早抽身,以至于越陷越深……阿姊是皇后的血脉,没有性命之忧,我不同,我的生死全在皇后一念之间。”
“又或者,您怕我太接近宫闱纷争,成为各方争权夺利的靶子,阿兄将来不得不迫于压力废黜我。”裴英娘摇头失笑,“阿父,您想得太远,太深,您有没有想过,也许您的所有预测,并不会成真?明崇俨肯定和您说了什么,不管他预测我的命运,还是判定我的面相,您不必太在意,他不是神仙。”
李治别开眼神。
裴英娘心中了然,看来,还是明崇俨那个大神棍对李治说了什么,他才会突然态度大变。
裴英娘叹口气,“阿父,难道您不怕正因为您的疏远,阴差阳错之下,明崇俨的预测才会成真?”
李治神情震动,双手微微发颤,缓缓闭上眼睛。
在九成宫时,明崇俨隔着窗户,审视李贤、李显、李旦和裴英娘。
他说李贤偏激,李显懵懂,李旦淡漠,三个皇子前途如何,他不能断定,因为他们身份高贵,皆有帝王之相。
关于裴英娘,明崇俨的谶语说得最笃定:相王妃命途多舛,来日坎坷流离,必将尸骨无存。
李弘有太子之尊,死后极尽哀荣,追封为孝敬皇帝。
十七,却是尸骨无存。
娇小乖巧的小十七,将来会落到什么样的境地,以至于连尸骨都不能保全?
光是想象,就让他胆寒。
他问明崇俨如何化解十七的厄运,明崇俨摇头说,“陛下,臣亦无解。或许相王妃远离长安,方能落个善终。”
李治睁开双眼,目光似凛冬飞雪,冷淡刺骨,“十七,和明崇俨无关。你不必再试探朕,朕累了,没有精力顾及你,你并非朕的亲女,朕虽然利用你,但也给了你荣华富贵,对你已是仁至义尽。如今你是相王妃,以后好好和旦儿过日子吧。”
说的是劝告的话,但其中深意,却是彻底决绝。
裴英娘一字字道:“您真的不喜欢我了?不想见我了?”
李治嘴角轻扯,皱纹舒展,绽开一个苍老而释然的笑容,“你走吧……不论缘由是什么,朕不会再见你的。再过几日,朕会下旨,你和旦儿即刻离开长安,出阁冀州,日后朕驾崩之时,你们也不必回来哭丧。”
裴英娘点点头,“这么说,阿父打定主意了。”
房里安静下来,帘外香气缭绕。
“阿父不后悔?”裴英娘问。
李治漠然道:“你不必多言,朕不会后悔。”
裴英娘忽然笑了一下,起身走到李治跟前。
李治扭过脸不看她。
裴英娘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帛,徐徐展开来,“阿父,你骗我。”她把绢帛递向李治,“回京途中,我去了一趟云华寺。”
李治先是不解,然后猛地醒悟过来,脸色变了变。
李令月赶到蓬莱殿时, 发现李旦也在。
武皇后端坐庭前, 书案上摊着一本经折装卷册, 李旦坐在她对面的坐席上。
母子二人不知在商量什么要事,一个面色阴沉,一个眉头微皱。
李旦伸手, 纤长的手指在卷册上划了几道圈。
武皇后点点头。
守在侧殿外的上官璎珞咳嗽两声, 李令月收起疑惑之色,笑着进殿,“阿娘, 八兄。”
武皇后抬头看她,眉眼温和,气度从容,微笑道, “你也来了。”
李令月没像小时候那样直接挨着武皇后坐,规规矩矩坐到下首席位上。
上官璎珞走进来, 压低声音和武皇后说话, 武皇后脸色微微一变,神情微妙,起身离席。
李旦和李令月站起来,垂手目送武皇后离开。
李令月回头看李旦, “阿父愿意见英娘了?”
她没去含凉殿, 不知道那边的状况。
李旦不动声色合起书案上翻开的卷册,轻声说,“他会见的。”
这样警觉的李旦, 让李令月觉得陌生,她根本没想过要偷看卷册上写的是什么。
自从长大以后,她的每一位亲人都让她觉得陌生。
只有英娘没有变。
裴英娘如果知道李令月此时在想什么,一定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刚进宫那几年她可没有胆子戏弄李治。
那时候想告谁的黑状,她都是亲身上阵自己哭,眼泪哗啦啦往下淌,每一颗都是她的伤心泪,哭得可真心可有感情了!
她一哭,李显准倒霉,武三思的官位也是被她哭没的。
现在她长大了,不能随便哭哭啼啼,所以她让宫女代她哭。
宫女哭了不到一刻钟,王寿永颠颠跑出来,满脸笑,“王妃,大家请您进去。”
裴英娘低头整理浅青色披帛,让宫婢捧着漆盘和自己一起进殿。
她笑盈盈踏进内室,转过屏风,走到火炉床前,矮身跪坐,“阿父!”
嗓音甜润。
李治抬眼看她,面色红润,乌发似漆,穿月白交领窄袖襦,红地宝相花纹蜀锦对襟半臂,系花绫隐花裙,臂上扣金臂钏,腕上拢鎏金玉镯,发间一枝鎏金镂刻菊花卷草纹银簪,鬓边别应季楸叶,神采奕奕,顾盼生辉。
根本不是淋过雨、哭过、还跪了一两个时辰之后的样子。
不等他发怒,裴英娘拍拍手,“我饿了,先让我吃饱,阿父再训斥我吧。”
近侍们殷勤至极,立刻忙活起来,设案添箸,送茶送水。
宫婢把漆盘放在食案上,刚刚烤好的烤梨,切开来,酸香扑鼻。
裴英娘挽起袖子,低头吃烤梨,梨肉酥软,甜香醇厚。
秋天最适宜吃烤梨。
李治欲言又止,几次想开口,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他望着盆中明艳的炭火,硬起心肠,“以后别进宫了,走之前,记得把令牌交还给秦岩。”
裴英娘不为所动,继续吃烤梨。
李治皱起眉头,加重语气,“十七!”
裴英娘抬起头,一脸平静,“阿父,等会儿谈正事……”她话锋一转,“想吃烤梨吗?”
李治颓然。
看着她吃得那么香甜,他确实觉得嗓子干渴。
近侍们察言观色,连忙洗净手,捧着刚才烤好的烤梨上前,“大家,烧梨润肺滋养,奉御前日还说,让您平时多用些炉端烧梨。”
李治接过银匙,舀起一勺梨肉。
果然清甜,淡淡的酸味并不涩口,反而让人更有胃口。
既吃了烤梨,接下来的醴酪粥、螃蟹毕罗、酸酢鱼、汤浴绣球丸……也顺理成章一并吃了。
宴席上菜肴精致,但李治什么都吃不下,只喝了两杯茶。
这会儿才算是正经吃了一顿饱饭。
内侍们两眼放光,不愧是王妃,只要她静静地坐着吃饭,圣人的胃口就变好了!
刚吃饱饭,那些严厉绝情的话,着实难以吐出口。
李治叹息几声,屏退随侍左右的宫人,“十七,以后不必进宫……”
裴英娘一口剪断他的话,“阿父见过明崇俨?”
太子李弘死的那晚,她一直陪在李治身边,等她离开以后,李治传召明崇俨,接下来李治就突然疏远她了。
“明崇俨说了什么?”她直视李治,“他说我是扫把星?还是我得离阿父远一点,才能平安顺遂?又或者明崇俨说了些关于阿兄的面相……是不是?”
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李显生得魁梧,面貌最像太宗李世民,而李旦面相极贵。
李治非常信任明崇俨。
他沉默半晌,轻笑一声,缓缓道:“十七,和明崇俨没有关系……当初册封你为公主时,朕就打算好了,要利用你拉拢军中将领。”
这是继当年第一次见面之后,他头一回对裴英娘自称朕。
“令月是朕的嫡亲女儿,朕不舍得以她的婚事当筹码,正好皇后带你进宫,当时朕和她并不是单纯因为新城的死而争吵,皇后一意孤行,委任她的心腹领兵,结果剑南道打了败仗。她不放心勋贵之后掌握军权,可她手底下又没有出色的将才……”
盆中的炭火爆出一声细微的炸响,上好的霜炭,燃烧时不会起烟尘。
李治看一眼裴英娘,“朕必须提早打算,秦岩,执失,程家六郎,还有其他人,朕都考虑过,谁合适,朕就会把你嫁给谁。皇室收养的公主,使命就是为皇室联姻。”
裴英娘面无表情,“所以我拒绝赐婚的时候,阿父很生气?”
李治垂眸,“朕很失望。”
“那阿父为什么想也不想,只因为我不答应,就收回旨意呢?”裴英娘淡淡道,“难道您是怕我心生不满,嫁给执失以后,挑唆他抗命?”
李治默然。
裴英娘慢条斯理地喝口茶,“阿父,我今天很闲,可以等很久,住下来也行,您再想个其他的理由来说服我吧。”
她这副油盐不进、无赖到底的模样,让李治诧异了好一会儿。
十七在他跟前总是乖巧温顺的。
“你不生气?”他眉头轻拧,“朕是为了利用你,才册封你当公主的。”
裴英娘一摊手,“我不生气,您接着想其他会让我生气的事,一件件说,我听着呢。”
当替身,还是当帝王笼络臣属的手段,都差不多嘛!她那时候只是个孤苦无依的小娘子,给她一个安身之所,她就满足了。
如果李治仅仅只见过她一面就将她视如己出,未免太诡异。
重要的,不是一开始的目的,而是后来朝夕相处之后建立起来的感情。
李治以为这一个理由足够让十七伤心难过,几年的父女之情,全是出于利用,她竟然一点都不在意?
“您不说,我来替您说。”裴英娘放下茶盅,正襟危坐,“阿父,五兄走了,六兄太过自负,七兄懦弱,皇后贪权,阿兄虽然是最小的皇子,看如今的形势,他以后难得安宁……您疏远我,赶我走,是想保护我。您怕我因为您的期望,不愿及早抽身,以至于越陷越深……阿姊是皇后的血脉,没有性命之忧,我不同,我的生死全在皇后一念之间。”
“又或者,您怕我太接近宫闱纷争,成为各方争权夺利的靶子,阿兄将来不得不迫于压力废黜我。”裴英娘摇头失笑,“阿父,您想得太远,太深,您有没有想过,也许您的所有预测,并不会成真?明崇俨肯定和您说了什么,不管他预测我的命运,还是判定我的面相,您不必太在意,他不是神仙。”
李治别开眼神。
裴英娘心中了然,看来,还是明崇俨那个大神棍对李治说了什么,他才会突然态度大变。
裴英娘叹口气,“阿父,难道您不怕正因为您的疏远,阴差阳错之下,明崇俨的预测才会成真?”
李治神情震动,双手微微发颤,缓缓闭上眼睛。
在九成宫时,明崇俨隔着窗户,审视李贤、李显、李旦和裴英娘。
他说李贤偏激,李显懵懂,李旦淡漠,三个皇子前途如何,他不能断定,因为他们身份高贵,皆有帝王之相。
关于裴英娘,明崇俨的谶语说得最笃定:相王妃命途多舛,来日坎坷流离,必将尸骨无存。
李弘有太子之尊,死后极尽哀荣,追封为孝敬皇帝。
十七,却是尸骨无存。
娇小乖巧的小十七,将来会落到什么样的境地,以至于连尸骨都不能保全?
光是想象,就让他胆寒。
他问明崇俨如何化解十七的厄运,明崇俨摇头说,“陛下,臣亦无解。或许相王妃远离长安,方能落个善终。”
李治睁开双眼,目光似凛冬飞雪,冷淡刺骨,“十七,和明崇俨无关。你不必再试探朕,朕累了,没有精力顾及你,你并非朕的亲女,朕虽然利用你,但也给了你荣华富贵,对你已是仁至义尽。如今你是相王妃,以后好好和旦儿过日子吧。”
说的是劝告的话,但其中深意,却是彻底决绝。
裴英娘一字字道:“您真的不喜欢我了?不想见我了?”
李治嘴角轻扯,皱纹舒展,绽开一个苍老而释然的笑容,“你走吧……不论缘由是什么,朕不会再见你的。再过几日,朕会下旨,你和旦儿即刻离开长安,出阁冀州,日后朕驾崩之时,你们也不必回来哭丧。”
裴英娘点点头,“这么说,阿父打定主意了。”
房里安静下来,帘外香气缭绕。
“阿父不后悔?”裴英娘问。
李治漠然道:“你不必多言,朕不会后悔。”
裴英娘忽然笑了一下,起身走到李治跟前。
李治扭过脸不看她。
裴英娘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帛,徐徐展开来,“阿父,你骗我。”她把绢帛递向李治,“回京途中,我去了一趟云华寺。”
李治先是不解,然后猛地醒悟过来,脸色变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