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国货群_分卷阅读_186
安安伸手过来:“眼睛里进沙子很难受的,妈妈我也帮你吹。”
顾茂晖小声在唐兰耳边说了一句:“下次我锁门。”
唐兰:“……”
安安自己偷偷跑了出去,罗桂芝正洗衣服呢,顾茂晖怕她担心,抱着安安准备回家,临走前嘱咐唐兰:“中午十二点的火车,咱们路过黄家把安安送过去,时间也来得及。”
罗桂芝多年以前去过北京,一路上她感慨不已,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唐兰扒拉着盒饭,抬头说道:“桂姨,你哪一年去的北京啊?”
唐兰的脸上沾了两颗饭粒,顾茂晖说了一声别动,替她捏了下来,罗桂芝回忆了好久,缓缓说道:“四八年。”
1948年啊,那时候还没建国,大众还把北京喊作北平,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下了火车,桂姨一个劲的念叨,说变化太早,自己都不敢认了。
街上的公交车、路边的电影院、舞厅,城里的一座座高楼,桂姨揉了揉眼睛:“怪不得都说北京是现代大城市,可是比小地方强太多了。”
桂姨这些年的记忆混乱模糊,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对于时代的变化的感知也不如普通人,她最近也在慢慢适应中,挨饿的年头她也经历过,那时候连树皮都是宝贝,哪里像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大粗粮可以敞开吃了。
唐兰发现,北京的个体户比丹阳市要多得多!
她心里的小火苗燃燃生起,现在成衣店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干了,不为别的,还是客源不多的缘故,以前的话,丹阳市一共也没有几家成衣店,僧多粥少,来她店里买衣服的人自然就多。
可是随着政策的逐渐宽松,街面上的门店越来越多,客人的选择性越来越多,成衣店再出新的款式,也不会恢复到刚开始的辉煌,要知道,唐兰开的成衣店可是丹阳市的第一家。
可是北京不一样,这里是首都,光是市区建成的面积就比丹阳市大好几倍,人也更多,想必消费水平也高,现在才是八十年代初,等再过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渐渐进入了小康水平,做生意会赚的更多。
至于唐兰以后的日子,唐兰看了一眼顾茂晖,估计会和这个男人绑在一起了吧。
唐兰对于未来还是有些期待的,即便她知晓数年的变化,可是生在其中,一点点感知,日新月异的微小改变和历史上一个简单的数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唐兰下火车走在北京的街道上,内心就一直涌动着一个想法:要不要来北京?
只是她在仔细一想,觉得这个想法实现比较难,她自己还好说,如果她打算做生意,这份工作可以不干,可是顾茂晖呢,他是一厂之长,怎么能轻易辞职?如果说调职的话,想调到北京……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唐兰一个劲的唉声叹气,顾茂晖问:“想什么呢?”
唐兰感慨道:“要是能搬来北京生活就好了。”
“你很喜欢北京?”
唐兰白了他一眼:“谁不喜欢啊?这可是北京,祖国的首都,文化政治中心,也是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这生活便利多了。”
顾茂晖带她们住进了王府井附近的酒店,罗桂芝问道:“这酒店这么气派,一定不便宜吧?咱们是来看病的,不是来享受的,随便住一个招待所就行了。”
顾茂晖指指唐兰:“妈你别担心,唐兰有钱。”
唐兰:“……”
要说罗桂芝,这些年经历的落差感可太大了,从有钱人家的旧氏娇娇女,变成现在为了酒店钱心疼的普通百姓,唐兰虽然没见过罗家的显赫,但从留下的那几件古董便能推测出罗家的富贵。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最重要的还是要珍惜当下,这话是罗桂芝说的,她也是一个活的通透的人。
第129章 烫
顾茂晖已经提前联系好了医院, 大夫临床了二十几年,经验丰富,顾茂晖说是别人介绍的,一大早三个人在附近的早点铺吃了早点, 顾茂晖要了一碗豆汁,只喝了两口就苦着脸放到了一边, 早点铺的老板念叨说:“你们这些外地来的,来之前心心念念都想尝尝地道的豆汁, 可真点了最多喝一口,我跟你说, 这豆汁咂摸咂摸可是很有滋味。”
在早点铺吃饭的大部分都是胡同里的居民, 偶尔也有几个是外地来北京办事的,这年代旅游的人还很少,大部分去外地都是以工作的名义。
精神方面的疾病,还是要靠药物和保持好心情来控制, 要说完全治愈很困难,但是可以尽量保持让病不再发作,医生给罗桂芝做了精神评估,和在丹阳市的结论差不多,她发病后不具备什么攻击性,而且病因主要是受了刺激, 这些年没有得到妥善的照顾,才会疯疯癫癫。
现在罗桂芝有顾茂晖他们照料,又有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只要按时吃药,别受刺激,相信她能保持现在的情况不复发。
听到这样的话,三个人的心总算放下来一半,一共去了医院三天,做完了所有的诊疗拿到药,顾茂晖建议去□□看看。
天/安/门的人不算多,广场上有拍照的,五毛钱可以拍一组照片,这时候照片都是黑白的,顾茂晖和唐兰商量:“咱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要不照几张?”
“行啊,也算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了。”
三个人先是合了一张影,背后的天/安/门城楼被收进了镜头,随后顾茂晖和罗桂芝单独照了一张,这是他们母子的第一张合影。
罗桂芝推推顾茂晖:“你和唐兰也照一张。”
顾茂晖摸摸鼻子:“那照吧。”
拍照的师傅喊了一声:“靠近一点靠近一点,小两口就别害臊了,笑一笑。”
在按下快门的前一刻,顾茂晖的手搂上了唐兰的腰,镜头里的,是一张心满意足的笑脸。
唐兰和罗桂芝打算去商场逛逛,买东西永远对女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次过来,唐兰带上了自己和顾茂晖所有的全国票,她又跑出去用群里的东西换了一点,顾茂晖经常出差,每个月的补助里有全国粮票,他用不完都攒了起来,年底作废,今年马上就过了一半了,留着也没什么大用。
顾茂晖对买东西不感兴趣,不过既然她们两个兴致勃勃,他也只好跟在后面逛。
王府井的步行街上高楼林立,临街都是商铺,最有名的就是东风市场,东风市场也就是后来的东安市场,1966年更的名,直到88年才改回了东安市场,到了九十年代,新建成了新东安市场。
三个人从东边的金鱼胡同穿过来,远远的就瞧见了东风市场四个大字,罗桂芝指着北京市百货大楼说道:“那个楼也气派,一会儿出来也去逛逛。”
一楼是日用品和小百货,样式种类多的让人目不暇接,衣服在西侧的柜台,柜台前挤着很多人,唐兰踮着脚往里面张望,款式比丹阳市商场里时髦很多,听说还有外国货。
抹着红嘴唇的售货员大声喊道:“今天新到货的衣服数量很多,大家不要挤,排队,排好队一个一个买,价格都写在上面了,大家自己看。”
怪不得这么多人,原来是有新品的服装。
抹着红嘴唇的售货员大声喊道:“今天新到货的衣服数量很多,大家不要挤,排队,排好队一个一个买,价格都写在上面了,大家自己看。”
怪不得这么多人,原来是有新品的服装。
墙上挂着“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横幅,透过透明的柜台,唐兰看见最里侧有皮手套卖,看皮质质量很不错,唐兰问:“皮手套多少钱?”
顾茂晖小声在唐兰耳边说了一句:“下次我锁门。”
唐兰:“……”
安安自己偷偷跑了出去,罗桂芝正洗衣服呢,顾茂晖怕她担心,抱着安安准备回家,临走前嘱咐唐兰:“中午十二点的火车,咱们路过黄家把安安送过去,时间也来得及。”
罗桂芝多年以前去过北京,一路上她感慨不已,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唐兰扒拉着盒饭,抬头说道:“桂姨,你哪一年去的北京啊?”
唐兰的脸上沾了两颗饭粒,顾茂晖说了一声别动,替她捏了下来,罗桂芝回忆了好久,缓缓说道:“四八年。”
1948年啊,那时候还没建国,大众还把北京喊作北平,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下了火车,桂姨一个劲的念叨,说变化太早,自己都不敢认了。
街上的公交车、路边的电影院、舞厅,城里的一座座高楼,桂姨揉了揉眼睛:“怪不得都说北京是现代大城市,可是比小地方强太多了。”
桂姨这些年的记忆混乱模糊,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对于时代的变化的感知也不如普通人,她最近也在慢慢适应中,挨饿的年头她也经历过,那时候连树皮都是宝贝,哪里像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大粗粮可以敞开吃了。
唐兰发现,北京的个体户比丹阳市要多得多!
她心里的小火苗燃燃生起,现在成衣店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干了,不为别的,还是客源不多的缘故,以前的话,丹阳市一共也没有几家成衣店,僧多粥少,来她店里买衣服的人自然就多。
可是随着政策的逐渐宽松,街面上的门店越来越多,客人的选择性越来越多,成衣店再出新的款式,也不会恢复到刚开始的辉煌,要知道,唐兰开的成衣店可是丹阳市的第一家。
可是北京不一样,这里是首都,光是市区建成的面积就比丹阳市大好几倍,人也更多,想必消费水平也高,现在才是八十年代初,等再过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渐渐进入了小康水平,做生意会赚的更多。
至于唐兰以后的日子,唐兰看了一眼顾茂晖,估计会和这个男人绑在一起了吧。
唐兰对于未来还是有些期待的,即便她知晓数年的变化,可是生在其中,一点点感知,日新月异的微小改变和历史上一个简单的数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唐兰下火车走在北京的街道上,内心就一直涌动着一个想法:要不要来北京?
只是她在仔细一想,觉得这个想法实现比较难,她自己还好说,如果她打算做生意,这份工作可以不干,可是顾茂晖呢,他是一厂之长,怎么能轻易辞职?如果说调职的话,想调到北京……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唐兰一个劲的唉声叹气,顾茂晖问:“想什么呢?”
唐兰感慨道:“要是能搬来北京生活就好了。”
“你很喜欢北京?”
唐兰白了他一眼:“谁不喜欢啊?这可是北京,祖国的首都,文化政治中心,也是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这生活便利多了。”
顾茂晖带她们住进了王府井附近的酒店,罗桂芝问道:“这酒店这么气派,一定不便宜吧?咱们是来看病的,不是来享受的,随便住一个招待所就行了。”
顾茂晖指指唐兰:“妈你别担心,唐兰有钱。”
唐兰:“……”
要说罗桂芝,这些年经历的落差感可太大了,从有钱人家的旧氏娇娇女,变成现在为了酒店钱心疼的普通百姓,唐兰虽然没见过罗家的显赫,但从留下的那几件古董便能推测出罗家的富贵。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最重要的还是要珍惜当下,这话是罗桂芝说的,她也是一个活的通透的人。
第129章 烫
顾茂晖已经提前联系好了医院, 大夫临床了二十几年,经验丰富,顾茂晖说是别人介绍的,一大早三个人在附近的早点铺吃了早点, 顾茂晖要了一碗豆汁,只喝了两口就苦着脸放到了一边, 早点铺的老板念叨说:“你们这些外地来的,来之前心心念念都想尝尝地道的豆汁, 可真点了最多喝一口,我跟你说, 这豆汁咂摸咂摸可是很有滋味。”
在早点铺吃饭的大部分都是胡同里的居民, 偶尔也有几个是外地来北京办事的,这年代旅游的人还很少,大部分去外地都是以工作的名义。
精神方面的疾病,还是要靠药物和保持好心情来控制, 要说完全治愈很困难,但是可以尽量保持让病不再发作,医生给罗桂芝做了精神评估,和在丹阳市的结论差不多,她发病后不具备什么攻击性,而且病因主要是受了刺激, 这些年没有得到妥善的照顾,才会疯疯癫癫。
现在罗桂芝有顾茂晖他们照料,又有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只要按时吃药,别受刺激,相信她能保持现在的情况不复发。
听到这样的话,三个人的心总算放下来一半,一共去了医院三天,做完了所有的诊疗拿到药,顾茂晖建议去□□看看。
天/安/门的人不算多,广场上有拍照的,五毛钱可以拍一组照片,这时候照片都是黑白的,顾茂晖和唐兰商量:“咱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要不照几张?”
“行啊,也算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了。”
三个人先是合了一张影,背后的天/安/门城楼被收进了镜头,随后顾茂晖和罗桂芝单独照了一张,这是他们母子的第一张合影。
罗桂芝推推顾茂晖:“你和唐兰也照一张。”
顾茂晖摸摸鼻子:“那照吧。”
拍照的师傅喊了一声:“靠近一点靠近一点,小两口就别害臊了,笑一笑。”
在按下快门的前一刻,顾茂晖的手搂上了唐兰的腰,镜头里的,是一张心满意足的笑脸。
唐兰和罗桂芝打算去商场逛逛,买东西永远对女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次过来,唐兰带上了自己和顾茂晖所有的全国票,她又跑出去用群里的东西换了一点,顾茂晖经常出差,每个月的补助里有全国粮票,他用不完都攒了起来,年底作废,今年马上就过了一半了,留着也没什么大用。
顾茂晖对买东西不感兴趣,不过既然她们两个兴致勃勃,他也只好跟在后面逛。
王府井的步行街上高楼林立,临街都是商铺,最有名的就是东风市场,东风市场也就是后来的东安市场,1966年更的名,直到88年才改回了东安市场,到了九十年代,新建成了新东安市场。
三个人从东边的金鱼胡同穿过来,远远的就瞧见了东风市场四个大字,罗桂芝指着北京市百货大楼说道:“那个楼也气派,一会儿出来也去逛逛。”
一楼是日用品和小百货,样式种类多的让人目不暇接,衣服在西侧的柜台,柜台前挤着很多人,唐兰踮着脚往里面张望,款式比丹阳市商场里时髦很多,听说还有外国货。
抹着红嘴唇的售货员大声喊道:“今天新到货的衣服数量很多,大家不要挤,排队,排好队一个一个买,价格都写在上面了,大家自己看。”
怪不得这么多人,原来是有新品的服装。
抹着红嘴唇的售货员大声喊道:“今天新到货的衣服数量很多,大家不要挤,排队,排好队一个一个买,价格都写在上面了,大家自己看。”
怪不得这么多人,原来是有新品的服装。
墙上挂着“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横幅,透过透明的柜台,唐兰看见最里侧有皮手套卖,看皮质质量很不错,唐兰问:“皮手套多少钱?”